3月15日,中國鋼結構協會團體標準《鋼結構制造標準》在總院召開啟動會。山東大學王培軍教授等20余位行業(yè)專家共同參會,探討鋼結構制造標準的制定與實施。總院參會專家包括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工程師侯兆新、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月棟,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曾立靜等相關科研人員。會議由中國鋼結構協會秘書長李慶偉主持。
首先,王月棟對各位專家和與會人員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制定《鋼結構制造標準》對于增強我國鋼結構產品市場競爭力、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推動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會議召開時間恰逢“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高質量的《鋼結構制造技術標準》將為“共筑鋼結構滿意消費”奠定堅實基礎。
隨后,王培軍教授對本標準的編制大綱及前期工作進行了詳細介紹。從標準編制背景、主要技術內容、國內外同類標準對比、編制工作分工與時間安排等方面進行了全面闡述。他重點分析了鋼材驗收、鋼材預處理要求、螺栓孔加工精度、焊接工藝評定、尺寸公差控制、無損檢測技術要求、防腐涂層要求等關鍵環(huán)節(jié)在國內外標準中的參數差異,為標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參考。
隨后,侯兆新結合自身在建筑領域標準編制方面的豐富經驗,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產品標準和工程建設標準的編制原則,以及國際標準編制的發(fā)展路徑。他強調,本標準編制應回歸其商業(yè)選擇的本質屬性,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為國內外鋼結構工程項目的承接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侯兆新表示,只有緊密圍繞市場實際需求,制定科學、合理且可操作性強的標準,才能充分發(fā)揮標準對行業(yè)發(fā)展的引領作用,推動鋼結構行業(yè)邁向更高水平。
在研討環(huán)節(jié),與會專家圍繞標準編制的組織架構、技術體系、應用場景及實施方案等關鍵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并提出了諸多建設性意見。經過充分交流,專家組一致通過了編委會成員的分工及進度安排,并確定按照ISO標準格式細化編制方案,同步推進中國鋼結構協會標準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標準的編制工作。此次研討形成的共識為本標準的制定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將有效推動編制工作高效、有序開展,為打造高質量、國際化的《鋼結構制造標準》提供有力保障。
此次啟動會的召開,標志著《鋼結構制造標準》制定工作正式啟動。未來,編制組將廣泛吸納各方意見,加快推進標準制定工作,為構建安全、可靠、可持續(xù)的鋼結構產業(yè)生態(tài)貢獻力量。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13號
京ICP證13042131號